当前位置: 首页 > 动能榜样 > 正文 正文

动能榜样

共建校企联合培养基地,探索“跟总师、强本领、成大才”人才培养路径 ——记动力与能源学院博士生赵志杰和硕士生雷雨涛科研实践成长经历

作者:赵志杰、符江锋 来源: 日期:2024-10-16点击:

为践行学校“总师育人文化”,深化“总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专业精、系统强、重实践、能担当”的拔尖人才,动力与能源学院航空发动机燃油控制技术团队于2024年积极推动学院与中国航发贵州红林航空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航发红林)共建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并选派团队综合能力突出、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博士生赵志杰和硕士生雷雨涛扎根国防军工科研一线,探索研究生在科研生产一线“跟总师、强本领、成大才”的人才培养新路径。

跟总师,担大任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总师育人文化”作为西工大特有现象,如何为航空发动机行业源源不断培养一大批“愿意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卓越工程人才,是航空发动机燃油控制技术团队在高水平人才培养方面一直改革探索和追求的目标。“总师型”人才成长于高校,历练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大力推进“总师型”人才培养,深入探索“总师型”人才培养的路径与机制,团队负责人符江锋结合自身在企业挂职总师的工作经验,提出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阵地扎根在科研生产第一线以进一步强化科研育人效果。为积极推动落实,符江锋与长期合作单位中国航发红林公司深入交流探讨,在中国航发红林公司的高度重视下,团队选派了博士生赵志杰和硕士生雷雨涛2名研究生入企学习参与科研实践。确立之初,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了研究生在企业的培养计划和总体培养方案,并由公司副总工程师韩永健研究员作为牵头导师,组建了一支由多个总师担任企业导师的培养队伍,负责研究生的全过程培养,赵志杰和雷雨涛谈到,在公司韩永健、周振华等多名总师、所领导的指导下,在一线导师龙运伟的带领下,他们深度参与了我国某型号发动机燃油控制产品的研制和系统集成工作,对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工程应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学总师,强本领

赵志杰和雷雨涛在深入企业一线学习后,在公司的安排下参与了多个型号任务攻关和多场故障归零会,并深刻感悟到作为总师,不仅需要组织协调产品设计和系统集成,还应具备任务总体规划、指标科学分配、进度协调安排和资源合理调度等全过程的把控能力。在与符江锋老师定期汇报交流学习进展和技术研讨中,符江锋老师谈到在企业科研一线参与型号任务机会难得,要紧抓机遇多用心思考,要从系统整机型号和产品研制中所遇到的故障、问题,回溯攻关核心基础问题和根技术,这样才能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谈到在跟着总师学习的过程,赵志杰表示在企业一线工作,首先是实现了从学生身份向一线科研人员身份的转变,特别是在企业所接触到的都是来不得半点虚假、不解决就要出大事的真问题,问题的解决完全区别于学校单一学科的应用,更多是将高校多个学科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行不行、能不能、成不成”不能仅依靠之前在高校里完成一个完美的仿真曲线就敢给出定论,而是通过一次次不同类别的试验,才是检验自己完成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谈到自己在公司跟总师学习的收获,赵志杰说:一是任务目标必须明确,二是系统思维至关重要,三是要有全局视野,特别是开展型号任务关键技术攻关中,通常从任务规划之处就站在更高的视角去思考,并从整体出发考虑产品设计和系统集成中的每个环节如何协调运作,而对自己的锻炼,是通过参与具体问题的解决,通过正、反双向开展基础研究,实现了自己对系统整机型号的集成和底层技术原理应用的熟练掌握。谈到自己在企业的收获,他觉得自己不仅学习了总师们丰富的工程经验,从中参与解决了多项关键技术,还能从型号任务研制难题中凝练科学问题,并发表了3篇SCI/EI论文,申请了发明专利5项,收获很大。

立大志,成大才

航空发动机高度复杂,是一个充满技术挑战的领域,赵志杰和雷雨涛谈到自己有幸考入了西工大动力与能源学院,身边聚集了一批优秀的导师和志同道合的同学,以及学院一大批仍奋战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杰出校友,都是他们的榜样和奋斗的目标。然而身教大于言传,在自己和公司工作人员一起坚守科研一线,大家加班加点不畏辛苦都是为了祖国能够更加强盛。奋斗的过程更加坚定了自己航空报国的理想信念,通过参与到中国航发红林公司的这段经历,深刻认识到航空发动机的难度以及其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也深刻体会到所有奋战航发领域工作人员肩上承载的使命与责任。同时,赵志杰和雷雨涛也深知,未来要想在航空发动机领域有所建树,成为一名总工程师,单靠现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持续的学习、积累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在未来的日子里,自己立志要成为一名总师,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继续深耕细作,潜心研究前沿技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我国航空科技的进步,能为国家的强盛贡献一份力量。


审核:徐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