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厚植青年大学生心中,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我心澎湃”青寻总师文化专题实践队于2023年7月11日上午前往贵阳市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学习调研。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依托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统特务机关设立的专门关押共产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的规模最大、管理最严、等级最高的一所秘密监狱建设而成。实践队员分别参观了展馆和息烽集中营旧址,深入了解抗战期间国民党关押的共产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的生平事迹并缅怀革命烈士,切身感受到当时革命道路的艰辛曲折与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实践队首先前往纪念馆展厅参观学习。各展厅分别对被关押在息烽集中营的共产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的生平进行介绍,同时展示相关遗物。实践队员深入了解了这些爱国人士的经历,无不感受到共产党人的抗争精神与革命精神。“革命理想高于天”,通过参观展厅,实践队员筑牢了爱国意识,并表示会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不断学习与践行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
在缅怀厅,实践队员献花以缅怀先烈,表达对先烈崇高敬意。
随后,实践队员前往息烽集中营旧址,参观当年关押与审问共产党员与爱国人士的建筑旧址。讲解员着重向实践队员们介绍了其中的“感化室”:“这里阴暗潮湿,原本为之前庄园地主喂养牲畜的地方,后被改造为监狱,关押人员进去之后只能在里面低头弯腰行走,仿佛在认错。室内高度仅为为一米四的‘感化室’曾经关押身高一米八的马寅初先生八个月之久。”有两名实践队员进入“感化室”,进行两分钟沉浸式体验被关押的感受,其余成员在“感化室”外同步体验。
实践队员董浩感慨道:“现在‘感化室’里面的地面是水泥铺的,当年关押马先生的时候地上都是牲畜的排泄物,而且关上门之后又潮湿又黑暗,两分钟的体验我已经觉得不好受了,很难想象当时年已六十的马先生是如何度过这八个月的。”
实践队员刘璇感慨道:“相比于肉体的折磨,这里最痛苦的是精神上的折磨。进去关上门之后,我试图看清墙上的字,但是由于太黑什么也看不清。里面地方很小,两分钟的时间已经能完全摸清了,如果再关上段时间,我连里面铺了几块砖都能一清二楚。八个月的时间,这种无聊感是很折磨人的,马寅初先生的意志力太令我敬佩了。”
走过千山万水,精神之光永存。参观息烽集中营,犹如重温一部血火交织的历史。革命先烈在黑暗的囚牢里与敌人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英勇坚贞,谱写出一曲曲正气之歌。青年学子应当不断磨练自身意志,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祖国发展接续贡献青春力量。
审核:刘海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