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正文

新闻动态

【党建“双创”】党建引领,凝心聚力,促进学院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记动力与能源学院党委开展开展党建工作“标杆学院”培育创建工作

作者:聂都 来源: 日期:2021-11-16点击:

动力与能源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入选学校第二批党建工作“标杆学院”培育创建单位立项以来,对标党建工作“标杆学院”建设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规范建设为根本,以作用发挥为抓手,结合学院具体工作实际,不断强化使命担当,聚焦示范引领,彰显品牌特色,用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学院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坚定不移从严治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学院党委严格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健全党委领导工作体系。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大力推进党支部建设,加强对支部书记的培训,2021年起,对于新换届的党支部,第一时间进行支部书记业务培训,截止目前,学院针对支部书记培训工作已经开展了两次。为进一步加强本科低年级党建工作、促进本科低年级学生积极健康成长,面向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新成立动力与能源学院启航党支部,并组建了一支由学院党委组织员、党建专职辅导员、低年级辅导员、党建助管等一批党性强、业务专的教师党员参与支部建设,切实从源头抓起,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到发展对象的培养和选拔,保证发展质量,充分发挥本科低年级党支部模范带头作用。学院坚持做好三会一课的过程管理和规范化检查,定期听取各党支部党建工作汇报,开展支部工作的交流互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强化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积极构建思政体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走深走实

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大、全国高校思政会等重要精神,努力构建“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项抓手、四大工程”的思政体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是党建强基。探索“支部建在学科上”,教工党支部书记100%“双带头人”;开拓“互联网+党建”新载体,发挥网络育人功能;组织师生党员赴延安等地开展红色现场教育全覆盖;疫情期间,师生党员“同心战疫”捐款捐物,担任抗疫志愿者;与融水县振民村党总支开展党建扶贫结对共建。

二是航发筑梦。牢牢把握国家“两机”专项重大历史机遇,谱写航发报国新篇章。以黎阳动力俱乐部等为载体,加强学院文化及军工文化传播。持续开展“总师讲坛”活动,用别样党课铸造强劲“中国心”。开展丰富的国防主题教育,培养师生爱国情、报国志。

三是实践拓维。对接俄乌航空航天高校,开展学生海外夏令营、本科出国毕业设计等工作;加强科研育人,开展“科研见习”,坚持以培养产学研合一人才为目标,组织学生赴各大主机院所开展生产实习。四是文化塑魂。精心打造了富有学院特色的标志性特色文化,建成院史馆作为师生永久性思政教育平台,全力提升了学院整体文化品位和文化育人氛围。

 

党政齐心,多措并举,推动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1.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

学院始终坚持和践行“五个以”的办学理念和“三位一体”育人理念。学院党委牵头与喀山国立技术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开展“2+2”本科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凌云班”。2020年,“凌云班”完成首届29人的招生,汪劲松校长和喀航校长从签署协议到学生面试选拔、线上开班仪式都全程参与。积极探索并推动本科出国毕设工作,首批22名本科生下学期将分赴俄罗斯、德国开展毕业设计。牵头制定并实施“动能成长计划”、“雅思支持计划”等,打通学生的视野关、平台关、语言关。

2.党建”引领促发展,人才引育显担当

坚持党管人才促发展。牵头制定《2020-2025年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牵头制定并全力实施 “冬青人才计划”,全面开展人才引进“入职六到位”,“专职科研岗12条”,系统构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体系。成立冬青学会,举办“冬青论坛”,打造“宏基班”,邀请我国第一位航空发动机博士蔡元虎教授,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与指导。

 

3. 提前谋划科学布局,补齐短板奋力"抢跑

学院党委紧抓国家“两机”专项与新能源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特色发展,锐意创新,学院党委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在2019年党代会上,向全院老师发出号召,激励全院教师努力做到主动出击,抢占先机;主动谋划,用心用脑用力;主动引领,充分发挥学院特色优势,敢于牵头,敢于开拓新领域;主动作为,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一大批党员干部主动发挥头雁效应,成效明显。

 

4. 谋篇布局新思路,开拓国际合作新篇章

学院大力推进由行业型学院向国际型学院转型。学院党委把“北上”与俄罗斯开展全面合作作为突破口,并取得一系列成果。主动对接喀航、萨马拉、哈尔科夫等俄乌航空航天高校,专门成立俄乌交流中心,大力推进国际夏令营、学生联合培养、联合举办国际会议、建立联合实验室、师资共享等方面的全面合作,努力成为中俄高校合作的坚定推动者和引领者。

 


审核:闫育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