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正文

新闻动态

“心心”相连 携手共建——动能学院燃烧技术研究所参观某型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

作者: 来源: 日期:2019-11-22点击:

为切实加强党建工作交流,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20191121日,燃烧技术研究所与航天六院11所五室党支部联合开展“支部共建”主题活动。动能学院工程热物理系索建秦教授课题组全体师生一行32人参观了航天六院11所展室,聆听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发展史、航天六院11所所史及取得成就,并与11所五室梁俊龙主任、党员及骨干成员一同前往航天六院165所试车台参观某型号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


飞天巡洋,动力先行。火箭是目前实现宇宙飞行的重要动力装置,如长征系列、风暴系列等等,而它们的心脏就是发动机。目前,中国航天事业得主要支撑之一就是航天液体动力“国家队”和“中国航天动力之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航天六院是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中心,也是我国唯一的集运载火箭主动力系统、轨姿控动力系统及空间飞行器推进系统研究、设计、生产、试验为一体的专业研究院

20191121日清晨,团队开始了令人激动振奋的旅程。在旅程中我们激动地讨论与本此试车的发动机相关信息、我国航天事业的成果成就、国际航天事业的先进技术;感叹我国航空事业的从无到有,从完全依赖国外技术到部分赶超,从模仿制造到自主研发;畅想航空技术的未来发展、人类生活的全新变化。


活动伊始,大家参观了航天六院11所展室。走进液体火箭发动机展厅,了解了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背后的故事。一幅幅黑白照片将时间带回到上世纪60年代秦岭大山中饱含激情的067基地,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的艰辛之路,便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一般,呈现在团队面前。在简陋的环境下,科技工作者们以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和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缔造了远程火箭发动机的从无到有的神话。正是这种大三线建设的艰苦奋斗精神,中国航天事业才能有今天的蓬勃发展。

上午10点,大家到达了165火箭发动机试验中心。与航空发动机风洞试车试验台不同,火箭发动机试车试验台,为将发动机竖直放置,整体呈“阁楼”结构,主体是庞大的钢结构,固定住“咆哮”的发动机。数百个传感器被安置在各自需测量的位置,连接的引线传输着重要参数,将发动机试车景象与数据传送到指挥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指挥员随时检测发动机状态。完成火箭发动机在研制中、交付前必须在地面上进行的点火实验。


开始点火那一刻,耳边响起了轰鸣声,脚下的大地突然开始震动,眼前火光乍现,瞬间白雾腾起,窜向天空,场面蔚为壮观,点火成功的发动机就是一个发光体,吸引住在场所有人的目光。现场的轰鸣声、脚底的震动、腾起的白雾,使在场所有人感受到了中国火箭澎湃的动力,这是数以万计的基层工作人员不辞辛苦、坚守奉献的汗水结晶,同时也是大三线老航天人艰苦奋斗、无畏奉献的成功果实。


通过本次参观学习,大家学习收获了很多。今天中国航天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不仅有三线老航天人得无畏奉献;而且有在职技术人员得辛勤奋斗。今天的我们生活在更好的时代,拥有比前辈们更好的资源,更应肩负当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更应学习前辈认真工作、开拓创新的工作态度,投身中国航天航空事业,为科技的推陈出新、社会的不断发展添砖加瓦。在日后的工作中,燃烧技术研究所的成员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继续立足自主研发之路、尊重科学发展规律、发扬持之以恒精神,为祖国的航空事业做出贡献。相信在科技的推动下,中国未来的重型运载火箭将把中国人带向更远的宇宙;中国未来的高性能发动机将给中国人民牟取更多福利。

即老菊花偏耐久,未开梅蕊已先香。中国已启动实施重型运载火箭与火星探测等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两机重大工程。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航空事业奋勇赶超。

通过本次支部共建活动,双方一致认为支部共建工作是推动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并达成共识,在高性能燃烧领域有着诸多契合点,可以进一步开展相关课题研究、科技创新,实现学以促工、以工践学,深度融合、互促共赢,建立健全资源共享、互帮互助的工作机制,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撰稿:刘月

审核: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