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15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全国总决赛在郑州大学举行。动力与能源学院在本届大赛全国总决赛中取得3项金奖的优异成绩(另有若干铜奖待公示)。


本届大赛由教育部等11个部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郑州大学、郑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系目前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大学生创新活动之一。大赛吸引161个国家和地区、5673所学校参赛,报名项目619万个、参与人次2443万。我校在全国总决赛阶段斩获金奖16项,与东道主郑州大学并列全国第一,创历史新高。
动力与能源学院坚持把立德树人与服务国家战略贯通到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自大赛启动以来,学院高度重视。在校团委的精心组织和悉心指导下,围绕“总师型”人才培养目标,认真落实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安排部署,构建“宣传引导—队伍保障—政策激励—项目打磨—逐级晋级—成果展示”的全链条工作体系,以扎实有力的举措推进备赛工作的开展。
高度重视、系统推进
学院院长、党委书记亲自挂帅、靠前指挥,面向重点方向建立“院领导—课题组负责人—项目导师—学生骨干”四级联动机制,统筹教学、科研与竞赛资源,确保备赛工作责任到岗、任务到人、流程到位。

构建以教育引导为重点的宣传体系
学院依托官网、公众号与年级、班级、课题组等多层级阵地,面向师生持续开展赛制解读与政策宣讲,组织往届国赛获奖团队与指导教师开展经验分享与动员交流,面向有潜力的课题组、毕业设计团队与科创社群开展点对点动员推介。经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引导,学院各赛道校赛报名热度显著提升,参赛覆盖面、项目质量与组织度同步提高。

打造以专业化为目标的保障队伍
成立学院创新创业领导小组,由学院院长、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学院党委副书记、教学、科研等学院副院长分工负责,深入项目一线开展“问题清单—导师会诊—整改闭环”全过程服务。依托校团委专家资源,学院同步构建“双创导师库”,吸纳行业专家、校外导师、往届国赛指导教师与优秀校友担任专项导师,聘任往届国赛获奖学生担任朋辈导师,形成学术导师与产业导师协同、专任教师与校外导师互补、专业训练与实战路演融合的专业化保障团队。

形成以政策激励为核心的引导机制
学院出台并实施《动力与能源学院创新创业赛事奖励办法》,在学校政策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配套,突出过程性激励与成果性奖励并重,引导师生把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与竞赛优势。同步优化教育评价体系,将高水平竞赛获奖与指导实绩纳入学生培养与教师聘期考核,强化“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成长”的导向。

至此,在学校统一部署下,学院参赛团队稳步实现从校赛到省赛、再到国赛的梯度提升,最终在全国赛场实现历史性突破、收获多项殊荣。全国总决赛期间,学院高校主赛道的重点项目《逆压行者——航空发动机气动载荷可视化系统》被学校遴选为优秀项目代表,参加学校专题展陈与集中展示,实现专业实力、育人成果与社会影响的多维呈现。


未来,学院将进一步对标国家重大战略,打造更多“硬科技+真场景”的标志性项目,推动优秀成果加速落地,为培养“总师型”人才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强动能。
获奖名单

审核丨徐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