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动力与能源学院组织铸剑2班同学、部分党员代表、团学骨干代表赴汉中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实践研学。活动旨在通过实地探访汉中红色教育基地,追忆校史文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使同学们进一步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从百年党史和校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强化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此次研学由动力与能源学院团委书记、2024级本科生辅导员张钰凡带队。
上午,大家踏上“老一辈工大人的路”,抵达位于汉中市城固县的古路坝,探访国立西北工学院旧址,重温抗战时期老一辈工大人在艰苦环境中求学奋斗的光辉历程。


时光荏苒,许多建筑在岁月的洗礼下已渐斑驳,师昌绪先生亲笔题写的“国立西北工学院”石碑,却依旧巍峨耸立,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变迁。在学校旧址之上,原城固县博物馆馆长苟保平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党课。“坝上长夜,七星灯火,古路坝的这一盏灯火,照亮了暗夜里西北明净的天空,将中华民族高等工程教育的火种,撒播在了西北广袤的大地上,生生不息,形成了燎原之势。”课程结束,每一位同学对那段峥嵘岁月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被西北联大师生所展现出的不畏艰险、矢志报国的爱国情怀深深打动,自觉在旧址前庄严宣誓,决心以师昌绪先生等先辈为楷模,传承西工大精神,恪守“公诚勇毅”的校训,让这份精神之光永远照耀前行的道路。

中午,大家来到了汉中市博物馆,这里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汉中的首站。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细致参观了望江楼、石鼓亭等历史建筑,并仔细观摩了“石门十三品”等国家一级文物。驻足博物馆内,大家切身体会到文物中所承载的辉煌文明与历史缩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实地研学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深入中华文化的大门,走过的每一座建筑、每一件文物,也都如同一颗颗满载着中华优秀文化基因的火种,在同学们的心中点燃了让古老文化在新时代持续“火”下去的火把。



下午,同学们来到位于汉中市南郑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这座纪念馆是专门收藏、研究及宣传川陕革命苏区革命文物与历史的专题展馆。大家步入陈列展厅和红军石刻陈列园,深入了解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历程,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人民为创建、巩固和发展这片革命根据地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期间,同学们还重温了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生平事迹和革命史料,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以及红军将士艰苦朴素、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崇高品质。
在讲解员的细致引导下,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川陕苏区的创建过程,以及我党领导川陕苏区人民在教育、医疗、军事等各项事业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体会到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并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政治洗礼。这次参观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也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最后,在纪念馆外的烈士纪念广场,同学们为何挺颖烈士敬献花篮,深切缅怀为中华民族独立与解放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在党员代表张泽域的带领下,党员们再一次重温入党誓词,接受深刻的党性教育。


这次研学,通过“校史+党史+文脉”的三维研学体系,让同学们切身体悟校史校情、领略传统文化、学习先辈精神。活动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将继续以先进事迹激励自己,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沿着先辈的漫漫道路,以“总师型”人才为目标,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书写新时代西工大人的青春答卷。

图片丨张泽域
审核丨徐永超 张钰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