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动力与能源学院组织学生党支部委员20余人赴汉中市开展实践研学,此次研学旨在通过重走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7月在汉中考察时的足迹,并探访国立西北工学院旧址,使学生党员们实地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从中汲取前进力量,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此次研学由动力与能源学院党委副书记徐永超、学工主管邢译水带队。
29日中午,大家来到汉中市博物馆,这里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汉中的首站。在博物馆内,他们细致参观了历史文物展陈,深入了解汉中深厚的历史文化及文物保护现状,在“石门十三品”前,支委们驻足凝视,深刻体会到文物所承载的辉煌文明与绵远不绝的历史文化脉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在汉中市博物馆的研学,让古老文化在青年学子中“活”起来、“火”下去,进一步夯实他们的文化自信根基。
随后,学生党员们踏入天汉湿地公园,这里是被习近平总书记赞誉的市民“幸福园”。在这里,大家参加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党课紧密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开。汉中市委党校的老师结合天汉湿地公园的实际情况,深入浅出地讲解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实践路径以及每个人的责任担当,她讲到,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关系到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力量,大学生党员更应积极投身到这一伟大事业中。党课还安排了实地考察环节,支委们沿着总书记考察路线,深入了解湿地生态系统构建、水质净化与生物多样性守护历程,感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意,进一步激发他们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和动力,为美丽中国添一抹青春“绿意”。
此次行程中,支委们还前往汉中市城固县古路坝国立西北工学院旧址进行参观,踏入西北联大旧址,那段烽火岁月里弦歌不辍的办学图景在眼前徐徐展开。学院党委副书记徐永超在现场为支委们进行了讲解,他讲述了西北联大师生在古路坝时的生活学习状况,以及他们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办学的感人故事。在教室原址,支委们穿梭其间,轻抚旧墙,仿佛能感受到先辈们在艰难时局中秉持“公诚勇毅”校训,在工科领域深耕细作、钻研不辍的坚毅精神。支委们纷纷表示,作为新一代工大人,他们将铭记“公诚勇毅”的校训和“三实一新”的校风,秉承先辈的奉献精神,涵养“总师育人文化”,将“古路坝精神”厚植入日常学习中。
此次实践研学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与知识的充电,学生党员们领略传统文化、关注生态保护、感受先辈精神、续写时代华章。他们表示,要将所见、所感、所悟融入支部工作与学习中,发挥支部的“头雁”作用,凝聚更多青春力量,在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行稳致远。
本科生第一党支部组织委员 许代言:这次汉中研学之旅,让我收获颇丰。我不仅领略了汉中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更让我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洗礼。我将铭记这次研学的经历,将所学所感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努力提升自己,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保护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会将古路坝精神牢记在心,无论艰难,砥砺奋进,勇毅前行。
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宣传委员 夏怡真:如今的国立西北工学院旧址上虽已没有琅琅的读书声,没有灯下苦读的莘莘学子,但有的是永不逝去的历史记忆,前辈们在如此刻苦的条件下,仍然勤奋苦读使得古路坝教室里的灯火彻夜不灭,用亲身经历践行了科技救国的价值理念。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学习环境都相当优越,更应该努力学习,秉承“公诚勇毅”的校训,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研究生第七党支部宣传委员 罗洋:在汉中博物馆的参观中我得以近距离观察到丰富而又珍贵的文物,知晓汉文化的起源,了解到汉中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艺术成就。而汉江湿地公园则以其独特的湿地生态,展现了自然之美。漫步其中,水鸟翱翔,芦苇摇曳,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西北联大遗址作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瑰宝,承载着抗战时期民族精神的火种,使我对先辈们坚韧不拔和教育救国的情怀肃然起敬,也督促着我以前辈们为榜样,刻苦学习,报效祖国。这一天中充实的见闻,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也是对自然生态的赞歌,让我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感情与认识。
研究生第十三党支部宣传委员 兰舒涵:这次研学活动,让我收获满满。作为青年学生党员,在生态保护中,我们不能仅仅是旁观者,而应积极主动地成为行动者,要敢于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说“不”。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审核:徐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