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正文

新闻动态

“砥砺凌云志 共铸中国心”——动力与能源学院“凌云班”“铸剑班”学子赴中国航发涡轮院科研实践

作者:麦骁锐、梁亦宏 来源: 日期:2024-07-29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坚持向实践学习,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2024年7月15日至2024年7月26日,动力与能源学院2020、2021级 “凌云班”25名同学和“铸剑班”部分同学在学院副院长王治武老师和俄乌中心主任郑光华老师的带领下赴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涡轮院)开展 “青筑科创梦” 专题科研实践,上好社会实践的“必修课”,近距离感受一线科研工作,与科研人员面对面交流,了解工程对于知识的要求,明确未来学习目标,规划人生发展道路。

7月16日上午,科研实践启动会在涡轮院科创中心进行。涡轮院人力资源部党支部书记邱小兵、发展计划部主任主管石峰、相关科室领导代表,动力与能源学院副院长王治武、俄乌中心主任郑光华和参加实践的全体学生参加会议。

会议上对科研实践进行了动员和部署,明确这次实习的重点在于学习交流与研究探索,鼓励同学们积极主动向实习导师请教问题,同时强调了相关的规定与要求。同时举行了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发涡轮院“砥砺凌云志、共筑中国心”动力与能源学院“凌云班”社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

7月16日下午至7月25日,在涡轮院选派富有经验的一线研究人员的指导下,同学们以自身科研兴趣方向分为5个小组开展实习工作,进行文献综述、建模仿真、旁听科研会议等。而实习导师也从从工程实际出发,针对科研方向,科研手段等问题为同学们指明研究方向,帮助同学们及时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就自身科研经历向同学们做了分享与鼓励。


在科研实践过程中,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的感悟与收获:

“航空发动机试验鉴定数字化”小组

首先,我们加深了查阅和搜索文献、整理信息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可以从大量资料中提炼出关键信息。其次,我们也提高了独立思考和问题分析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未知领域的挑战。再次,通过与导师的交流,我们更是加深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航空发动机某关键部件测试技术”小组

经过这次实习,我们知道了教科书上一组组参数的背后,是测试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辛勤工作。工程师们努力地改进测试工具和理论,采集并处理巨量的数字,最终才能形成一份有意义的测试报告,用以航空发动机的改进与验证。这让我们更加敬佩工程师们,也启发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不怕吃苦、认真严谨的精神。

航空发动机总体设计设计小组

我组同学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研究了某些关键参数对航空发动机各部件的性能产生的影响,并学习相似分析法等方法并进行了实际应用。这让我们懂得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也启发我们在未来学习中应该注重变量之间的关系,在设计发动机的时候应该做到平衡。

某类型发动机发展综述小组

这次实习虽然短暂,但我们收获很多,我们明白了文献综述对于科研活动的重要作用:为研究问题提供新的见解和思路,确定研究的科学性和重要性,避免重复劳动和浪费资源,帮助确认研究范围和侧重点,以及为未来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数据支撑。这对于我们未来学习生活中开展科研活动有很大的帮助。

航空发动机结构与设计小组

“实习是教育闭环中重要的一步”,这次实习好像在一片星空中出现了北极星,照亮了未来学习之路。这次实习中我们在实际解决工程问题中勾勒出理论知识的关系,明白了本科阶段的每一门课都是那般重要与实用,是开展所有科研活动的基础。我们也在与导师交流中,明白了研究生阶段需要掌握的两大思维——工程思维和科研思维,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我们既要有探索的自由精神,又要有研究方向服从型号要求的大局意识。

7月26日,各组进行实践总结,报告实践成果,就所选课题的背景,基本原理,研究进展,发展趋势,模型仿真计算结果等内容进行分享。之后,小组内同学对实践内容与实习导师开展交流讨论,分享实践心得。实习导师们对同学们的实践进行点评,充分肯定大家的实践成果,并祝愿同学们未来学习顺利,能够带着实习的收获去攀登更高的科研之峰。

“人生最浪漫的事情莫过于:祖国召唤时,我们正青春”。让青春在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是这个假期最有意义的事情。通过本次实习实践,同学们立足社会需求,把握时代脉搏,深入科研机构、聚焦前沿方向,开展科学研究,提升了科学素养,锻炼了科研能力,积累了科研经验,深刻地认识到,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要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的问题,才是一个合格的科研工作人员,才能胜任今后的工作,为下一步继续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学习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审核:徐永超